一、單項選擇題
1.人獲得全面發展的根本保證是( )。
A.先進的社會制度
B.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C.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
D.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
2.下列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
B.社會關系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
C.人的全面發展是整個人類全面發展的總趨勢和總目標,也是教育活動的總目標
D.這一學說是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
3.( )是兒童健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體格發展、認知發展共同構成兒童發展的三大方面。
A.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B.同伴關系的發展
C.興趣的發展
D.社會性發展
4.下列關于教育兒童的目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B.培養對兒童的父母、兒童自身的文化認同、語言和價值觀、兒童所居住國家的民族價值觀、其原籍國以及不同于其本國的文明的尊重
C.培養兒童在自由社會里過有責任感的生活
D.培養對社會的尊重
5.下列關于幼兒教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幼兒教育以教為主
B.幼兒教育屬于義務教育
C.幼兒教育以游戲為主
D.幼兒園課程以分科課程為主
6.( )提出了“兒童中心主義”的思想。
A.皮亞杰
B.赫爾巴特
C.杜威
D.夸美紐斯
7.主張教育要“順應兒童自然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的是( )。
A.杜威
B.孔子
C.盧梭
D.朱熹
8.( )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僅要關注人的當前發展,還要關注人的長遠發展,更要關注人的全面發展。
A.育人為本
B.德育為先
C.素質教育
D.終身教育
9.以下不屬于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內容的是( )。
A.培養生活習慣與能力
B.保護自身安全
C.掌握身體活動的知識和技能
D.能聽懂并理解多重游戲規則
10.幼兒的德育結構不包括( )。
A.道德思想
B.道德認識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為
11.育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堅持以( )為先。
A.智育
B.美育
C.德育
D.體育
12.幼兒一切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是( )。
A.生命的健康存在
B.智力的開發
C.良好的心態
D.良好的個性品質
13.陶行知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下列選項對該旬的理解錯誤的是( )。
A.學生是沒有文化背景的人,是有待塑造的人
B.學生是社會中的人
C.學生是成長中的人
D.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
14.幼兒德育目標強調從( )人手。
A.思維
B.想象
C.情感
D.任務
15.下列對于幼兒審美感知的特點敘述錯誤的是( )。
A.幼兒從人和事物與自己需要的關系角度,來判斷人和事物的美與丑
B.幼兒的審美感知比較膚淺和表面化
C.幼兒通過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動獲得美感
D.幼兒不懂得將自己的情感附加在他所感知的審美對象上
16.幼兒教師利用自然、社會和藝術中美的事物和現象熏陶和教育孩子,這屬于遵循了幼兒美育中的( )原則。
A.趣味性
B.形象性
C.情感性
D.創造性
二、材料分析題
1.近日,古林鎮中心幼兒園在古林新江廈超市開展幼兒當家自主采購活動。參加活動的共有25名小朋友,每組由小、中、大班組成五人小隊,每組50元錢,嘗試在“果蔬”區用最少的錢買最多的物品。
活動一開始,各自組成的小分隊,選好推車后就直沖蔬菜和水果區,開始采購活動。家長志愿者們隔著一定距離關注著孩子們的表現:這些孩子有的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有的把弟弟妹妹照顧得妥妥帖帖;有的忙著采購、稱重、算總價格;有的卻把購物的錢給弄丟了而無所適從……家長志愿者們看著孩子們采購,別有一番樂趣。最后家長志愿者們清點了團隊采購的物品數量,結果出乎人的意料,第三小分隊以47.6的價格買了23種“蔬果”,其他幾組的孩子們表現也很棒。家長們都感嘆道:這次實踐活動不但培養了孩子們的責任感、愛心、社會秩序感,還鍛煉了孩子們的理財能力和團隊意識。
問題:請從兒童觀的角度分析材料給你的啟示。
2.材料
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叫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蘿的花瓶。麥克斯韋畫完交卷后,父親邊看邊笑了起來。因為滿紙涂的都是幾何圖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葉子。細心的父親立即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在小麥克斯韋的眼中,許多事物都似乎是幾何圖形。于是父親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后來又教他代數。果然,麥克斯韋不久就在數學方面顯示了驚人的才華——15歲時寫了一篇數學論文,發表在《愛丁堡皇家學會學報》上,使得一些教授們驚嘆不已。
問題:請從兒童觀的角度分析材料對你的啟示。
一、單項選擇題
1.【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高度發展的生產力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先進的社會制度是人獲得全面發展的根本保證;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和唯一方法。
2.【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于教育學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貢獻是他們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這一學說是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社會生產力及其決定的分工狀況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社會關系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3.【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社會性發展是兒童健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體格發展、認知發展共同構成兒童發展的三大方面。
4.【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根據《兒童權利公約》第29條的規定,締約國一致認為教育兒童的目的應是: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培養對****和基本自由以及《聯合國憲章》所載各項原則的尊重;培養對兒童的父母、兒童自身的文化認可、語言和價值觀、兒童所居國家的民族價值觀、其原籍國以及不同于其本國文明的尊重;培養兒童本著各國人民、族裔、民族和宗教群體以及原為土著居民之間諒解、和平、寬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會里過有責任感的生活;培養對自然環境的尊重。
5.【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幼兒園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應“教養并重”。幼兒園教育以綜合課程為主,主要包含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幼兒教育以游戲為主,注重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
6.【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杜威是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學的先驅,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代表。他提出了“兒童中心主義”的思想。
7.【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在教育上,盧梭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8.【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育人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靈魂,是教育的本質要求和價值訴求。“育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僅要關注人的當前發展,還要關注人的長遠發展,更要關注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關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還要關注所服務之對象——國家和人民,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不斷滿足國家和人民群眾的需要。
9.【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內容不包括能聽懂并理解多重游戲規則。
10.【參考答案】A
【名師點精】幼兒的德育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部分。道德思想不屬于幼兒的德育結構。
11.【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育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堅持以德育為先。
12.【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在幼兒個體發展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幼兒一切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13.【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陶行知的話說明了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即要樹立“學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學生是社會中的人;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的觀點。故A選項錯誤。
14.【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幼兒德育的目標強調從情感入手,符合幼兒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
15。【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幼兒審美感知主要有以下特點:(1)情緒性。美本身具有感染性,幼兒通常從人和事物與自己需要的關系角度,來判斷人和事物的美與丑。在幼兒眼中,他們喜愛的、能滿足他們需要的人和事物都是美的。(2)膚淺性。幼兒的審美感知比較膚淺和表面化。幼兒對表面的、簡單的形式容易感受,而對內在美、復雜的形式美的把握,則要在幼兒末期才開始發展。(3)行動性。美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點,而幼兒一般通過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動獲得美感。(4)有靈性。受自我中心傾向的影響,幼兒容易將自己的情感、意志附加在他所感知的審美對象上。
16.【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幼兒美育過程必須遵循的原則包括:
(1)趣味性原則。幼兒活動興趣性強,意志力較弱,審美活動易受興趣的影響,因而美育過程更應強調趣味性。(2)形象性原則。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幼兒教師可用自然、社會和藝術中美的事物和現象熏陶和教育孩子,也可讓孩子創造美好生活和藝術形象。(3)情感性原則。幼兒活動易受個人情緒和情感的影響,因而幼兒美育過程更須強調其情感性。幼兒教師應創設一定的情緒氛圍,引導幼兒進入現實和藝術的美的意境,激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陶醉其中,將美融化于心靈。(4)活動性原則。幼兒審美感知具有動作性,幼兒活潑好動,喜歡表現自己。(5)創造性原則。幼兒教師應鼓勵幼兒自由表達自我,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大膽地進行創造,允許幼兒的作品與教師的示范不相同,理解并尊重幼兒在審美方面的個體差異。
二、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幼兒當家自主采購活動體現了育人為本的兒童觀。育人為本的兒童觀的教育實踐自然是“以幼兒為本”。在材料中,教育者考慮到幼兒發展的需要,遵循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設計適合幼兒的活動——幼兒當家自主采購活動。
幼兒當家自主采購活動體現了教育者以輕松的生活活動,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超市采購體驗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通過采購蔬菜、水果的活動,使兒童相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和練習,如責任感、愛心、社會秩序感、理財能力和團隊意識等。
2.【參考答案】麥克斯韋的父親的教育方式是育人為本的兒童觀的體現。育人為本的兒童觀認為。兒童是處于發展中的人;既是受教育的對象,又是受教育的主體;兒童是獨特的生命個體;兒童是一個完整的人;兒童是一個有社會意義的人。麥克斯韋的父親并沒有因為麥克斯韋畫得不好而否定他,而是從他的畫當中看出麥克斯韋的數學天賦,并因材施教,引導其成長為一個數學家。這反映出麥克斯韋的父親始終把麥克斯韋當成一個發展的、獨特的、完整的人,并依據麥克斯韋的特質去引導他成長,具有深刻的啟發性。
啟示:
(1)研究和了解兒童的特性;
(2)尊重和維護兒童的人格和權利;
(3)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
(4)公平公正地對待兒童;
(5)創造條件不斷挖掘兒童的潛力。
?2013-2023 北京原馳蠟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2413720 | 舉報郵箱:sdjgjubao@sunlands.com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營業執照 |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證140312號 | 京ICP備14002947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1798 | 京網文 【2018】 7437-597號
關注尚德機構官網
下載尚德機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