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所述不符合“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是( )。
A.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設計教學計劃
B.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
C.以實現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為教學宗旨
D.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開展教學
2.“以人為本”體現在教學中,要求教師( )。
A.統籌兼顧
B.一切以教材為標準
C.因材施教
D.立足長遠
3.“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具體到教育實踐中就是以( )為本。
A.教師
B.教材
C.學生
D.社會需求
4.下列哪一項不屬于現代學生觀的范疇?( )
A.教師要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
B.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C.教師要尊重學生,師生之間要平等相處
D.視學生為被動的客體、管轄的對象、裝知識的容器
5.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處于( )地位。
A.從屬
B.被動
C.主體
D.主要
6.愛因斯坦說:“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這句話說明( )。
A.學校要努力培養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學生
B.學校要努力培養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
C.學校教育應以實現社會的和諧為目標
D.學校不用培養太多的專家
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強調了( )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A.環境
B.天賦
C.后天努力
D.學校教育
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學生既是教育過程的客體,也是認識的主體
B.教師應以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的特點作為開展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根據
C.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體
D.學生是一張可以隨意涂抹的白紙,在教學中處于一種從屬地位
9.個體發展的差異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 )。
A.一視同仁
B.身教重于言教
C.重視班集體的建設
D.各因其材
10.小欣是某校初一年級的學生,經常踩著鈴聲進教室。班主任項老師打印了一張“遲到大王”的獎狀頒給小欣,并說:“小欣,你可真是遲到大王啊?!痹摾蠋煹淖龇? )。
A.正確,能夠激勵學生不再遲到
B.錯誤,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C.正確,維護了教師的威信
D.正確,有利于維持班級紀律
二、材料分析題
1.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培育了許多杰出的人才,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鬃釉陂L期從事教育事業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提出了許多著名的教育理論??鬃釉浾f過這樣一句話:“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P>
請分析這句話蘊含了怎樣的教學理念,并分析它對我們從事教學活動有怎樣的啟示。
2.上課時,有些平時不受老師重視的學生總是會搗亂,有的愛講話,有的愛做小動作,特別是坐在窗邊的學生則愛把窗簾拉開又合上,合上又拉開,老師發脾氣,他反倒做鬼臉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
試運用相關教育教學理論,說明這些學生上課做出這些動作的原因。如果你是教師,如何處理為好?
一、單項選擇題
1.【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D項所述屬于傳統的教學觀念,不符合當代學生觀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本題選D。
2.【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考慮到學生發展的需要,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的和諧發展,即因材施教。
3.【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育應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和基石,因為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為存在的前提,是推進發展的“思想內涵和邏輯內核”,具體到教育實踐中,就是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
因此本題選C。
4.【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現代學生觀包括學生發展的整體觀、學生發展的主體觀、師生之間的平等觀三方面的內容。題中D項所述屬于傳統學生觀。因此本題選D。
5.【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但這種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前提。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C。
6.【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愛因斯坦所謂“和諧的人”是指多方面協調發展的人,也就是說學校的目的應該是將學生培養為通才,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專家。結合選項,本題選B。
7.【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比喻生活在良好的環境里,能得到健康的成長;而如果處在污穢的環境里,也會隨著環境而變壞。這句話強調了環境對個體成長的重要影響,與“孟母三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含寓意大體相同。因此本題選A。
8.【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略。
9.【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的是眾多千差萬別的個體,這就要求教師不能“一鍋煮”.而要各因其材,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因此本題選D。
10.【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針對小欣經常遲到的問題,該教師應該多方面了解小欣的情況,幫助其改正遲到的缺點。題目中該教師的做法傷害了小欣的自尊心,不符合素質教育的學生觀。
二、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边@句話出自《論語·雍也》,其字面意思為: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道理;才智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可以給他講高深的道理了。這句話體現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每個人由于遺傳、后天影響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其智力水平是不一樣的,應根據學生智力水平的高低來確定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品行均獲得最佳的發展。
(2)這一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使教學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了解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礎。教師應當了解每個學生在德、智、體等各方面發展的特點,各學科學習的情況與成績,有何興趣、愛好、長處以及不足之處,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對反應遲鈍的學生,要激勵他們積極進行思考,勇于回答問題和進行爭辯;對能力較強而態度馬虎的學生,要給他們布置難度較大的作業,并嚴格要求他們做到精益求精;對語言表達缺乏條理性的學生,要多讓他們在課堂上做復述和發言,以克服其不足;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要多暗示、提醒、提問,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對視覺、聽覺不好的學生,要照顧他們,讓他們坐在比較適合的位置;對學習感到很輕松或很困難的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給能力強者開點“小灶”,對困難者給予特殊幫助或為其補課。做到了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從而使教學活動取得預期的效果。
2.【參考答案】(1)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成七種: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2)這些學生上課時有的愛講話,有的愛做小動作,坐在窗邊的學生把窗簾開了又合上,是為了滿足歸屬與愛的需要。因為這些學生平時受教師關注較少,在同學中一般地位不高,所以,他們總想要尋找機會表現自己,以獲得教師和其他同學的關注。
(3)如果我是教師,將采取以下辦法: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給予學生合適的機會表現自己;活動中,根據學生的特長,給這些學生提供適當的表現機會;在學習中,只要他們有了進步,有了成功,就及時表揚,以滿足這些學生的心理需求。
?2013-2023 北京原馳蠟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2413720 | 舉報郵箱:sdjgjubao@sunlands.com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營業執照 |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證140312號 | 京ICP備14002947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1798 | 京網文 【2018】 7437-597號
關注尚德機構官網
下載尚德機構APP